facebook join_line sendemail
title

六十年歷史的東門粿店
東門老屋
五十年前東門粿店
緣起:

  在民國三十年代,嘉義市東門噴水池旁一條小巷內,比鄰的三戶人家年輕婦女為了家庭,想多掙點收入貼補家用,幾個人開始研究如何作粿,才能好吃且能量產,雖著無數次失敗經驗累積,改良傳統農村蒸粿的設備及流程,成功量產出好吃又Q的粿。

重要改良:

  最重要的改良是使用木屑取代木柴做為燃料;因為蒸粿需用大量的燃料並須穩定地控制火勢達8至9小時,傳統使用木柴有其限制及不便,那時日據時代開採阿里山森林故嘉義市有很多木材廠,其鋸木加工產生大量的木屑,工廠均丟棄不用,於是這幾位年輕婦女就去搬回這些免費的木屑做為蒸粿的燃料,而踩實壓密一灶的木屑可燃燒達9小時,當然灶的大小及高度是她們改良的重點。

 

傳統粿的量產:

  有此改良的成果,這幾位年輕婦女就各自在家裡築灶,購置大鼎、蒸籠、搖桶等等設備,開始製粿賣粿,做起生意了, 事實上,蒸粿的技術早在民間,尤其在農村,過年時都會做,她們祇是在設備上做些改良讓它量產,讓過年過節才吃得到的粿平時就吃得到,而且經專業製作再經調配後使味道更美,口感更佳而已,推出後生意就很好。經過幾年的發展,粿變成嘉義特有的吃的文化,每年中元普渡及過年拜拜,粿是必備的供品。

  上面提到小巷內三戶人家就是嘉義做粿的元老,其中一位是東門粿店創始人,原名是陳梅,因她的丈夫外號叫火師,因此大家叫她『火婆』。她當時二十六歲開始蒸粿,炊了三十年的粿後,再傳承給大兒子(林一郎),火婆則再屋前開了煎粿攤,用每日現炊最新鮮的粿加上獨特的醬料,沒多久即生意興隆,遠近馳名,成為嘉義市知名小吃,但火婆也因長久辛勤工作身體老化,已於多年前病逝了,但她所創立的東門粿店與火婆煎粿都交給下一代承接並秉持真材實料,物美價廉精神,讓大眾能享用高品質好吃的粿。
火婆
東門粿店創始人:陳梅(火婆)

 

 

  • 買東門粿
    買東門粿
  • 炊粿六十年
    炊粿六十年
  • 木竹蒸籠炊蒸
    蒸籠炊蒸
  • 粿店Line帳號
    LINE帳號
  • 粿店facebook專頁
    facebook專頁
 
蒸籠蓋